平台运筹帷幄,用户方能横刀立马
作者:北京吉利学院 杨漾
本文共计3018字 | 阅读约需6分钟
2018年7月,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《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其中一条重要数据提到,截至2018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为8.02亿,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.88亿。这两项均已过人口半数。巨大的网民基数正在悄然改变着网民结构,下半场已然开战,中国互联网面临新辟战区的主场争夺战。
率先打胜仗的是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,为2018年上半年的一匹黑马;而掀起舆论轩然大波的是赴美上市的拼多多,第一次把网民结构问题抛出来,引发整个网络社会的思考和讨论。这两家企业一个做短视频、一个做电商,看似不同,却都赚到了网民人口基数的红利,究其根本,在于抓到了准确的用户。本文试探讨内容平台社交化征程中的用户布局问题。
“社交+”应用模式布局内容平台
∨
抖音发力之前,字节跳动旗下的产品就已经在全面布局了。今日头条、悟空问答、微头条、火山小视频、西瓜视频、懂车帝……最初基于算法分发推送的内容平台,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各个领域,并以强悍的姿态推出了各个领域里极具竞争力的产品,依然做内容,却已经带有明显的社交的调性。特别是高调从知乎挖角的行为,引起了整个互联网的高度关注。
紧接着,字节跳动旗下的所有产品大规模展开了针对用户的社群运营行动。首先,撬动大V带领粉丝入驻相对应的平台;其次,以“头条学院”的名义广邀在校大学生入驻头条号、微头条、悟空问答等,一方面扩充用户群体,另一方面培养自己平台的原住民,他们是原创内容的提供者,也是积极的社交开拓者;第三,以行业作为划分标准,各频道组建社群,以流量激励创作,增强对应频道的影响力;第四,关联手机通讯录,将用户固有的社交关系平移至头条的相关平台,以形成用户数量裂变。
当抖音日活超1.5亿的时候,全球瞩目,腾讯的微信关闭了对头条系产品的外链,这是两家第一次在社交环节上的正面交锋。而不久之前,新浪微博也关闭了头条的信息抓取通道,这是在内容环节上的较量。这两个环节正是字节跳动旗下所有产品正在面临的瓶颈,而二者又相辅相成,相生相长。其他内容平台又何尝不是呢?
众所周知,腾讯系独霸天下的秘诀就是把控社交,而互联网产品社交化的浪潮已经对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。作为内容平台,做社交的优势资源就是可以借助内容对社交形态进行有目的的牵引。这在一些大的内容平台上已经初见成效,比如新浪微博、今日头条等,他们在掌握信息流动的管道方面已经稳定了一部分用户。
微博中兴之后培植了一批大V作内容生产者,在一定程度上把控了微博内容的产出格局,并开始以导流的方式分发内容,以大V为中心锁定粉丝群体,形成了大内容平台的小社交环境。特别是在新浪擅长的娱乐粉丝经济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,在这一点上,微博体现了平台对社区内容强大的主导力。这正是内容平台管控信息流动的管道的方式,并在此之上搭建了稳定的社交形态。这就是平台搭台、用户唱戏的和谐相处方式。
技术催生网红
∨
当内容经济到来的时候,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机会。
有人曾戏称“直播是东北人民的第三产业”,那是直播平台横空出世的阶段。这曾经让很多高知人群颇有微词。
最初做内容,勇立潮头的是执笔千言、洋洋洒洒的媒体人,如六神磊磊、咪蒙等,这些人以不同的“人设”在适合的平台上各有高下,这引领了互联网的时评阶段;后来逐渐发展 出了一些在不同行业领域里独树一帜的账号,如博物杂志、马未都等,文图细腻,其专业的垂直度令人信服,这些内容提供者正在以裂变的方式圈粉。平台产品比如知乎,作为一款小众App一夜风靡,也是基于人们开始追捧知识分享带来的明试听之快感而大有成就的。知乎的成功给垂直内容平台带来了一线希望,这说明细分垂直领域内培养用户是大有可为的。
同时,直播、短视频平台也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。在科技手段成熟、科技产品成本摊低的时机出现之时,互联网格局开始发生骤变。这正是网民结构改变之伊始。技术降低了各平台的准入门槛,技术催生了第一批“下里巴人”成为网红。这让中国互联网的早期高知网民措不及防。他们过去熟知的互联网是逻辑思维里的哲学思考,是互联网沙龙里的技术探讨,是民族乐器的分享或是交响乐的赏析,是文学与社会学对于社会进步的探索……
而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显然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人群。他们和他们的粉丝为平台打上了“娱乐”的标签,他们产出的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类型用户,这一批网红日进斗金。早期网民用户正如沉默的螺旋一层层渐行渐弱。
当然,在资本的刺激下,这些参差不齐的网红们,如天佑、陈一发儿等,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,倒逼管控政策相应出台,平台也三番五次接到整顿通知。
谁也挡不住民众自发形成的浪潮,然而顺应,也应该在平台的合理导向的布局之下。实际上,各平台已然谋定打造特定用户,但如何唱出满堂彩仍在摸索之中。
同时,不管是文字内容,还是短视频内容,在一定量的爆发之后必然面临优质内容短缺的紧急状态,因此,平台扶持PGC(专业生产内容)或UCG(用户生成内容)则成为必经之道。除了引入MCN,平台的流量扶持是目前重要的手段之一。
决战用户布局
∨
早期网红都是用户个人或团队行为,平台在后期起到助推的作用。
当下,平台用户构成的高度同质化,使得平台竞争压力骤增。平台的运筹帷幄体现在挖掘用户需求、吸引并培植用户的深度策略之中。在用户的七情六欲之中,垂直深挖高品质的内容产品即为布局的核心。
然而内容是由用户产出的,因此,平台运筹帷幄,有策略地布局用户,才是保障精兵强将能够横刀立马的重要前提条件。
用户要分类管理,大致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签约用户,一类是普通用户。签约用户通常是自带粉丝进驻平台的,而且有既往“人设”,平台不必横加干涉,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增加曝光和助推话题就可以了。签约用户对于平台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运营成本的,应该制定精良的考核方案以提升资本投入的效率,可以主要在内容产出和互动效果上进行考核。
扶植普通用户对于平台来说,运营成本就会低很多,而收益则会非常可观。实际上,普通用户的培植和崛起,需要在对普通用户的规划中制定可大规模复制的方案,对于平台意义重大,这是平台的固本大法。但流量的分发依然需要成本,这就需要平台精心制定普通用户的培植方案。
目前各平台都在努力完善这样的方案。知乎在获得E轮2.7亿美元融资之后,提出希望“阴阳怪气少一点,回答者挣钱多一点”的观点,这是明确的用户激励风向。在知乎的海盐计划中,“盐值”系统和创作者中心分别解决内容质量问题和用户收益问题。知乎AI的效果值得期待。
字节跳动旗下的微头条依然通过传统的方式在推进,团队提出阶段性热门话题,由社群内创作者参与并发布,通过发布的基本监测值(如点赞数、评论数、转发数、发布总数等)来决定流量扶植的力度。笔者认为,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起到主动布局的作用,反而让创作者产生了对平台的创作依赖,产出优质内容的机率大大降低。
以内容产出的全局视角来布设整个平台,这是用户难以观察到的,却是平台的管理者应该有的视角。平台的管理者应该结合平台用户特征,将平台可以突破的优质内容予以分类,交给社群运营者的是各产业类别的方向。而在话题引到方面,更应该鼓励和扶植自发产生的话题,这才是平台用户更关注的话题。
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格局发生深刻转变之际,根据整体用户的分层,各家内容平台应当适当调整优质内容产出的角度和特性,但绝不应该是简单的迎合,而是在符合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挖掘,这也是布局用户的方向。网红并不知道“是非成败转头空”,但平台需要知道,在什么阶段,谁站在那里,想要看到什么。
MORE | 更多精彩
购买方式:长按二维码或者点击文章结尾的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微店购买。